行業新聞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李明 王冰記者 馮紅林)日前,國內首個地面水平井壓裂防治沖擊地壓項目——彬長礦業孟村礦401103工作面地面水平井壓裂工程歷時39天順利完工。工程壓裂段數38段,壓裂范圍覆蓋面積57萬平方米,各項指標參數符合設計值,為實現礦井“零沖擊”目標打好基礎。
據了解,沖擊地壓災害防治是世界性難題,目前發生機理仍未研究透徹,高強度開采下沖擊地壓災害防控難度增大。為了積極探索沖擊地壓災害防治的有效途徑,建立多層面、多方位的立體防治格局,孟村礦聯合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省煤層氣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共同開展沖擊地壓“區域防治”科研攻關項目——地面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其原理就是通過在地面大排量泵壓注高壓壓裂液,對煤層上覆的硬厚巖層實施大范圍水力預裂,促使其在回采期間有序垮落,從而降低回采期間沖擊致災風險,從源頭杜絕沖擊地壓事故發生。這種技術應用于煤礦沖擊地壓災害防治,在國內尚屬首例。
為了保障壓裂工作順利進行,提高監測壓裂效果,該礦在地面布設了24個微震監測探頭,在井下增設了8個微震探頭和6個地音監測探頭,采用地面微震監測系統監測水壓裂縫的擴展方位和形態,通過井下微震監測系統監測大范圍中高位巖層所產生的宏觀破裂,以及地音監測系統監測小范圍低位巖層產生的微破裂,形成了井上下“全方位、立體式”監測臺網。在施工過程中,該礦每天在壓裂前組織相關部門、區隊召開壓裂工作協調會,對井下壓裂期間的施工組織、安全警戒、應急處理、壓裂后的巷道巡查、排水、隱患處理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每天壓裂結束后根據監測結果評估壓裂效果,及時調整壓裂方案,并對第二天工作進行詳細安排,保障壓裂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該項技術的實際應用,拓寬了煤礦防治沖擊地壓新思路,為煤礦行業開展區域防治沖擊地壓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下一步,孟村礦將在401103工作面回采期間重點對地面水平井壓裂對沖擊地壓防治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建立井上下立體治理、區域治理與局部治理相結合的立體防治體系,確保實現礦井安全形勢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