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思想
9月13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陜西調研之行,深入企業、農村、學校、革命舊址等基層一線訪民情、聽民意,并叮囑我們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一面”,就是教育我們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用好群眾路線傳家寶,在團結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實踐中不斷增進魚水深情,密切血肉聯系,贏得人民的真心支持和擁護。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生產服務中心始終把“我為職工辦實事”作為主要抓手,聚焦職工關心關注的問題,下功夫、求實效,為職工辦實事、解難題,讓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不斷增強。
加強生產生活設施建設。為職工營造一個溫馨、干凈、舒適的居住和生活環境,讓職工深切感受到“家”的溫暖,中心不斷加強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實現整體提升。一是對1-5#老舊臨建院進行拆除新建并在洗澡間加裝洗衣機和熱水器,同時,還在臨建院內建設停車場815m2,劃分車位124個,有效解決了職工停車難問題。二是為對公寓樓300余間宿舍供水管路、WIFI信號、門、窗等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修和更換,對供水管路增加凈水過濾設施,有效改善職工生活用水水質,保障職工居住環境。三是對職工餐廳餐桌進行更換,對椅子進行修繕加固,有效改善職工就餐環境,確保職工就餐安全。四是改善車間輔房辦公條件對各車間輔房墻皮粉刷,并對衛生間、淋浴室設施及時進行維修或更換,保障職工日常使用。五是對職工活動室、健身房進行修繕,鋪設了防滑地毯,增添了健身器械,豐富娛樂設施,進一步增強職工獲得感、幸福感。
強化細節暖心舉措。小切口惠及大民生,中心通找準了在職工健康管理、精神文化需求、生活工作關愛中的“小切口”,推出一系列暖心舉措,有效解決了職工群眾的“大訴求”。一是傾情開展“愛心義診”活動,特邀中醫專家為中心廣大職工提供免費咨詢和中醫理療,通過測量血壓問診、把脈、使用經絡檢測儀、針灸推拿儀等方式,為職工調理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癥。同時積極聯系當地醫院,為職工上門接種新冠疫苗500余株,保障職工身心健康。二是增加職工圖書室書籍種類,增添一批涵蓋職場勵志、職業技能、員工培訓、職業安全與健康、文學等各類專業性書籍775冊,為廣大職工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同時,簡化了借書流程,方便廣大職工借閱書籍,使職工書屋真正成為職工學習文化、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充電站”。三是增加了職工餐廳飯菜種類,開設特色小吃窗口,推出黃燜雞米飯、酸菜魚套餐、燴菜等特色菜品。同時,在五一、端午等節日,餐廳還為職工發放就餐券,讓職工免費就餐,確保職工吃得放心、吃得舒心。四是把“金秋助學”、“困難職工慰問”作為“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主要抓手,積極為困難職工及子女辦實事、辦好事,確保困難幫扶實施到位。
積極搭建職工發展平臺。一直以來,中心始終關注職工發展成長成才,通過學習教育培訓為職工搭建提升能力、實現自我增值的平臺,積極構建個人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良好格局。一是加強業務培訓的精準性,不斷擴寬職工技能培訓渠道,深入開展“學歷+技能”雙提升工程、組建內訓師隊伍,準軍事化培訓、舉辦專題技術講座、開展“師帶徒”“技能比武”“崗位雙述”“對標學習”等活動,不斷培養各技術領域“專家”。二是加強打通晉升通道,通過選樹“首席職工”“技術標兵”,打通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晉升通道。同時,持續做好技能等級鑒定,做好人才培養、引進、評聘工作,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三是通過開展“技術服務到車間”活動,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技術升級、設備改造、修舊利廢等活動,不斷改善職工工作環境,減輕職工勞動強度,減少職業危害,為職工創造安心、放心、舒心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制定完善職工創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議獎勵制度,重獎在技術創新上取得實效的職工,激發廣大職工參與技術創新活動的積極性。(生產服務中心 李緒強)
編輯:徐超